11月28日,“知·行”法学教育创新论坛(第一届)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国双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为:“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刑事法学实践教学回顾与改革。来自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公、检、法、律所的法律实务专家参加本次论坛。
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常铮律师受邀参加,并就“新时代对法学教育的挑战”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系硕士生导师,常铮律师通过多年教学工作,对法学实践课程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感受。她认为,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实务课程教育与理论教学之间是脱节的。通过上课,她发现学生要么本身理论基础不扎实,要么对法条掌握不熟练 ,这就导致在实践课程中老师讲课内容与学生掌握的内容是“两张皮”,理论与实践不能融会贯通。另外,学生掌握知识差异不同,对这样课程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也不一样。
因此,新时代法学教育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说,法学理论是基础,参与实践课程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且学生应该认识到法学的实践课程不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是应以学生参与为主。
对老师来说,在这样教学中,对于实践经验讲授程度的把握,还是要从规范的技术方面给学生提供思路和讲解内容,避免学生只考虑实践,而忽视了基本的规范和规则。另外,新时期,老师们也面临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挑战,包括怎样把科学技术的运用融入到教学当中去。
论坛的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赵天红教授致闭幕词,对第一届“知·行”法学教育创新论坛进行总结。赵天红教授提出,本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学实践教学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十年前,我们谈到法学实践教学通常会聚焦于案例的理解。随着法学实践和认识不断发展,现在提到法学实践教学,我们会更多考虑社会需求,深度的学科交叉等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届“知·行”论坛,既是对于过去十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传承。诊所会随着我们法学教育实践理念的不断更新而薪火相传。希望我们的论坛一直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