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宁律师事务所全天候24小时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件类型 > 其他

缓刑

来源:衡宁律师事务所 日期:2019-03-08 10:25 浏览:   标签:缓刑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适用缓刑的对象: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
 
例如,有的虽然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徒刑,但根据其具体情节和为了教育其本人,预防其再犯罪,有必要付诸执行的,不能缓刑。或者本人虽有悔改表现,但判刑较重也不应当适用缓刑。
 

不能适用缓刑的情况:

 
1、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不适用缓刑。
 
2、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第三条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有一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1)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
 
(2)不具有悔罪表现的;
 
(3)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
 
(4)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缓刑(图1)
 

缓刑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
 
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缓刑的取销:

 
缓刑犯违反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可以撤销缓刑。刑法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转化图
相关资讯
刑罚种类 刑罚种类 2019-03-08
缓刑 缓刑 2019-03-08
减刑 减刑 2019-03-08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