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樊崇义教授八十华诞系列著作发行仪式暨法律援助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憬宏,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晋,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司法室主任李寿伟,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黄永,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知名刑事法学家陈卫东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闫继忠,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辑周佩荣等领导专家分别到会祝贺并致辞。
会议举行了樊崇义教授八十华诞系列著作发行仪式、“樊崇义法律援助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典礼,而后围绕樊崇义教授研究团队刑事诉讼法学思想、法律援助理论与实践两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等实践部门领导,中国政法大学等数十家高校法学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60余人与会。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诉讼法学家,樊崇义教授著作等身,主编和独著的学术专著40多部,核心学术论文300余篇。从教55年来,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无数法学界人才,其中法学博士就有近百名。
在学术上,樊崇义教授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在生活中,对后辈的事业也是关爱有加,出谋划策,不遗余力。在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创办的过程中,樊崇义教授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律所的专家顾问,樊崇义教授对律所的发展以及定位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衡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常铮律师自2018年起师从樊崇义教授,攻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并参与樊崇义教授发起的有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法律援助工作的调研。多次带队前往浙江、武汉等地进行调研,对该制度的实施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本次研讨会中,常铮律师参与了“法律援助理论与实践探讨”环节的讨论,谈了自己对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等问题的学习体会及思考。
作为樊崇义教授的学生,常铮律师首先对老师系列著作的发行表示祝贺,并祝老师身体健康,学术思想长青长新。随后常铮律师阐述了一年多的时间里和樊崇义教授的学习体会。
在樊崇义系列著作中,常铮律师参与了新著《法律援助制度研究》的编纂工作。在研讨的过程中,常铮律师首先谈到了编纂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应该站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认识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的核心理念是国家责任、政府义务,是司法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这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认识。理论方面是从法律援助的基本理念、基本范畴、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实践方面对法律援助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体系建设评估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最终都要归结到樊崇义教授所倡导的推动法律援助的立法工作。
常铮律师结合跟随樊崇义教授学习和调研的过程,也提出了自己对值班律师定位的思考,认为值班利律应该回到本源,成为应急性、有限性的法律帮助者,推动侦查之初法律帮助的定位本身。而涉及到认罪认罚实质性辩护中,无论是审查起诉中的认罪认罚,还是审判中的认罪认罚都应该由辩护人参与,而不是由值班律师直接代替辩护人的职责。值班律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樊崇义教授所倡导的侦查阶段讯问过程中律师在场权的建立。
常铮律师同时提出,法律援助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也可以分级。初级法律援助服务就是咨询,高级的法律援助服务就是辩护。值班律师就是在初级法律服务中提供法律帮助,这样划分对值班律师的职能定位也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