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宁律师事务所全天候24小时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刑事知识

什么类型案件可以不起诉?

来源:衡宁律师事务所 日期:2019-07-24 11:17 浏览:   标签: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
 
       人民检察院是提起公诉的专门机关,是否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需要根据法律和案件的具体事实进行裁量,如果不起诉的,需要作出不起诉决定书。不起诉分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三种。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检察院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表现。

什么类型案件可以不起诉?

       一、法定不起诉
 
       检察院审查起诉,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73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七种情形: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新修改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规定,符合原《不起诉标准》中相对不起诉的质量标准部分,同时具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一的,依法决定不起诉:
 
       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
 
       2、因亲友、邻里及同学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协议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
 
       3、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的;
 
       4、因生活无着偶然实施盗窃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
 
       5、群体性事件引起的刑事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属于一般参与者的。
 
什么类型案件可以不起诉?(图1)
 
       二、酌定不起诉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检察院行使起诉裁量权的表现。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二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免除刑罚的情形主要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7、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的。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实践中检察院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不起诉的,需要对公安机关作出相应的说明。而在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同时,也是可以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转化图
相关资讯